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可謂是太陽能產業生產和應用第一大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每10塊太陽能板中有6塊系中國企業制造”,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曾這樣形象的描述,這也進一步反映出中國在該領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中國的光伏產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9月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64.7GW,1-9月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GW,同比下降19.7個百分點。分析裝機規模下降主因,除了531新政對指標規模的限制之外,光伏企業紛紛“走出去”,開拓布局海外市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01
南亞、拉丁美洲或成2018-2020海外光伏主戰場:光伏海外并購潮再次來臨
據悉,我國已有超過20家光伏企業通過合資、并購、投資等方式在海外布局產能,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國、馬拉西亞等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2018年1-10月光伏組件出口市場的集中度持續下降,以南美、中東、北非為主的新興市場正在崛起,烏克蘭等國家地區光伏市場引人關注。此外據預測,南亞、拉丁美洲或成2018-2020海外光伏主戰場。
筆者對近五年(2014-2018年)具有代表性的光伏企業海外并購進行集中呈現。(注:不完全統計)
光伏企業海外并購一覽表
(2014-2018年)
不難發現,近五年的光伏海外并購是呈s形曲線發展。2014-2016年,阿特斯、正泰、隆基、協鑫等相繼在德國、美國開疆擴土,而在我國光伏產業爆發式增長的2017年海外投資回歸理性,境外并購量及額數明顯回落,幾乎沒有海外并購項目;隨著2018年531新政后國內光伏需求短期下降的時期,海外并購潮也隨之而來。以天合、東方日升為代表的光伏企業也紛紛將目光轉移到了澳大利亞、西班牙等新興市場。
02
越南、埃及等一帶一路國家成光伏企業競技場:11企布局建廠產能近35GW
此外,筆者注意到,上文提到的海外新興市場中,超半數屬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65個國家和地區中,光伏企業主要的活躍國家都有哪些?筆者在下文進行詳盡分析。
在對下述11家光伏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外建廠以及產業鏈布局進行統計發現,2014-2018年間,光伏組件企業布局海外市場的比例占到80%,20%為光伏逆變器企業。以陽光電源、上能電氣為代表的光伏逆變器企業相繼于2018年在印度建廠,其產能分別高達3GW。這也不難看出,未來光伏逆變器企業的市場競爭中心將逐漸轉移到海外國家區域中來。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光伏逆變器龍頭企業的逆變器制造基地都是在印度班加羅爾。據了解,印度的保護性關稅措施讓許多企業優先選擇在此建廠,2018財年,印度光伏建設規劃將高達11GW,比2017提高了2個GW。此外,筆者關注到,早在今年6月初,印度政府曾宣布,將在2020年前將175GW太陽能裝機目標提高到225GW。
11家光伏企業海外建廠及產能統計
(2014-2018年)
而越南、印度、馬拉西亞、埃及、泰國、土耳其等國家則成為光伏組件企業的核心聚集區。這些地區除了光照資源優越、電力需求旺盛以及當地政府扶持之外,其作為歐洲MIP和美國反傾銷政策豁免國,也是吸引光伏企業入駐的原因。
8家組件類企業中,隆基、晶澳、天合、晶科已投產的產能位列前四位。其中,頗為引人注目的是協鑫于今年在印度、埃及計劃建成的兩大光伏工廠;其中一個項目為在印度建設的大型光伏一體化工廠,該項目與全球最大的綜合性投資公司軟銀集團合資建設,耗資高達9.3億美元,規劃產能4GW,主要涉及光伏鑄錠、硅片、電池及組件的生產制造。
03
531新政后光伏企業
海外產能擴張提速近4倍
光伏企業除了通過并購、建廠等途徑“走出去”,大多數玩家還是選擇各自擅長的經營模式,通過為海外電站項目提供組件、逆變器、支架產品,以及EPC項目開發來擴張海外市場。
據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不完全統計,2015-2018年,14家光伏企業在在一帶一路主要國家產能擴張共計6065.36MW(6.07GW),其中晶澳、晶科的產能占總產能的50%,分別高達25%。
2017、2018年形成新一波光伏擴產潮,尤其531新政之后,光伏企業海外產能擴展步伐加快,產能占比更是達到了46.6%。
在全球經濟仍處在中速增長階段,各行業都需要重視穩定實體經濟。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表示,光伏企業需要自身練好內功,市場做到多元化并進行適當的市場布局。全球光伏主要市場本地產量缺口45GW,大部分由我國出口及我國企業海外產能供給,未來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前景良好。